
在三阳的山山水水之间,在星罗棋布的村落里,总有一些平凡的身影,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最质朴的情怀。他们或年逾耄耋,或正值壮年,或青春正好,都怀揣着一颗滚烫的心,将责任与担当融入工作点滴,将奉献与赤诚注入对乡亲的关怀。金安村的余毯才、石坪村的张备如、大洞村的童龙清,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
金安村刘家组,一段70余米长的路基在暴雨后轰然垮塌,成了村民出行的“拦路虎”。90岁的老党员余毯才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。这位1956年入伍、拥有66年党龄的老兵,带着84岁的妻子毅然决定修复道路。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挑着箢箕,拿着锄头,佝偻着身躯,一块块捡拾石头,一锄锄垒实泥土。累了,坐下歇口气;渴了,喝口水润喉。不分昼夜,他们默默坚持,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懈奋斗。在他们的感召下,全组村民纷纷加入。最终,一段高2米、长70余米的道路修复如初,竟未动用村集体一分钱!“我是个共产党员,能力有限,财力也不够,但党员的本分不能丢。能凭这把老骨头为乡亲做点实在事,心里踏实!”——这便是老党员的朴素诠释!
张备如,今年56岁,拥有21年党龄。他曾任石坪村支部书记6年,在村级岗位工作长达17载。虽离任多年,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却从未卸下。从道路硬化、电网改造,到皮冲水库、长岭水库维修,再到退耕还林……解决村民的“急难愁盼”早已成为他的自觉担当。“7月1日”洪灾来袭,道路坍塌、险情频发,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支书再次挺身而出。他第一时间驾驶自家的铲车冲向最危险的地段——高冲、小坑、山查、梅树等地。面对多处路基坍塌,他沉着冷静,毫不退缩。灾情就是命令,时间就是生命!他连续奋战半个多月,用铲车的钢铁臂膀,为乡亲们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。金色党徽,热血铸就,危难时刻方显党员本色……
在大洞村,年轻党员童龙清是乡亲们信赖的“好后生”,他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先锋的价值。2021年入党的他,思想进步,行动果决,是生猪养殖的致富带头人。扎根乡土的他,在自己致富后不忘乡邻,毫无保留地将养殖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大家,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。当“7月1日”洪水汹涌而至,他毫不犹豫地冲在抗洪抢险最前沿。不顾个人安危,顶着狂风暴雨,他一次次将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。洪水退去,家园满目疮痍,道路多处中断,他又马不停蹄地扛起责任,投入紧张的救灾复原工作。为抢通交通要道,他夜以继日,与汗水为伴,与时间赛跑,与重重困难较量。他用年轻的肩膀,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扛起了对党的坚定信仰,也扛起了乡亲们殷切的期望。
他们年龄不同,来自不同的村落,却拥有着同样的信仰—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!“平常时候看得出来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、危难关头豁得出来”,这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!
责编:王萱晴
一审:朱榕
二审:王琰
三审:王依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